一條與全運會球員年齡分組有關的疑似政令尚在蘊釀中,一群足球少年的父母就完全坐不住了。他們奔走相告,四處求證,甚至希望用聯名上書蔡振華的方式,給自己的孩子搏一個相對光明的足球未來。
  這些家長的慌亂和焦慮,卻是下屆全運會年齡分組可能由奇數改成偶數,果真如此,將意味著這批出生在1999年的足球小子,無法在全運會賽場上一展身手。
  一群把人生目標設定為馳騁在職業賽場上的足球少年,原本是應該無所謂能否參加全運會比賽的。但當參加全運會幾乎成為他們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金光大道時,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在乎一次全運會的參賽資格?因為只有被全運會“看中”,才有機會被地方體育局收編,才有可能繼續提升、成長,也才有機會最終進入職業俱樂部的一線隊。
  這樣一條放之中國足球之外幾乎無人能理解的成才“必由之路”,卻儼然是現階段無數中國足球少年的獨木橋。就像是飽受詬病的高考,再怎麼醜聞頻發,也好歹是寒門學子出人頭地的最佳選擇。
  無法相提並論的是,高考隊伍如千軍萬馬,源源不斷,而中國足球人口卻少得可憐,即便是這撥1999年出生的足球少年,也僅有1000餘人。中國足球的後備人才從來只少不多,全國區區8000多人的註冊球員數量,在越南面前都相形見絀。如今,這些1999年出生的小球員,卻不得不面對“生不逢時”,讓人在啼笑皆非之餘,難免心生悲涼。如此現狀,如此尷尬,讓人怎能不以為蔡振華所言之“總局計劃用10年將國足打造成亞洲一流強隊”,純屬不經意的黑色幽默呢?
  一條政令的出台,很可能就此改變一群足球少年的命運,但看似政令惹禍的背後,實為中國足球從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青訓體系。所謂“從娃娃抓起”,在青少年球員培養上,一直都如同作坊式的小打小鬧,今天送幾十人留洋,明天送一支校隊出國,偶有“盆景工程”亮相,立即橫刀立馬,劍指未來。如今,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爭先恐後要狠抓青少年足球,但一群“99年齡段”足球少年的“政令憂愁”卻無人能解。
  誰能解憂?唯有全運。偌大的中國足球版圖上,只見星星點點幾處“盆景”,沒有輻射面,缺少脊梁骨,就好比一個運動員沒有了血性,一個人失掉了深度,變成了二維的或平面的,無論如何立體不起來。僅憑一枚枚散落的棋子或其他道具,又怎麼可能想象得出雄偉金字塔的畫面感呢?
  連違和的畫面感都只能憑空臆想,中國足球又怎麼少得了“苦逼一代”?搞了20年職業聯賽的中國足球,仍在用“全運戰略”續命,誰還能以為中超球隊在本周亞冠賽場的黯淡表現竟是偶然?  (原標題:中國足球為什麼會有“苦逼一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5noem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