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瑞蓮 晚報記者 崔翼西裝外套琴 賀天寶 攝影 何雯亞 製圖 鄔思蓓
  如今不少都市女性過度追求苗條,卻不知道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減掉了骨量,年紀輕輕就患上骨質疏鬆癥狀。專家提醒一些年輕票貼愛美人士:減肥太快易導致骨質疏鬆。人身上適當的脂肪組織能通過生化作用轉化成雌激素等,增加腸鈣的吸收,促進骨的形成,防止骨質疏鬆。而體瘦的人脂肪組織和肌肉較薄,當發生摔倒或受暴力作用時,易遭骨折危害。
  專家介紹
  章振林
  主任醫師、教授、博港式飲茶士生導師、醫學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債務整合人民醫院骨質疏鬆和骨病專科主任、骨代謝病和遺傳研究室主任
  現任中華醫景觀設計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骨質疏鬆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
  擅長: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糖尿病、甲亢、庫欣綜合徵等內分泌疾病、胃腸吸收障礙、慢性肝腎疾病或惡性腫瘤等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性骨營養不良、骨軟化症等疑難代謝性骨病的診治
  Q哪些人是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
  章振林:通常,骨質疏鬆好發於絕經後的婦女和老年男性,現在則有年輕化的趨勢。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10的男性會患病,而女性的患病比例則達1/5,比男性整整高了一倍,這與此年齡段婦女絕經,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
  以下四類人群是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別引起重視:第一,特別瘦的人要提高警惕;第二,父母有骨質疏鬆史的人要格外當心;第三,伴有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等一些疾病的人要重視;第四,停經比較早的婦女,比如40歲以前病理性停經的婦女,尤其是高危人群。除此以外,一些藥物的影響也會致病,尤其是使用強的松等糖皮質激素。
  如今不少都市女性過度追求苗條,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減掉了骨量,年紀輕輕就患上骨質疏鬆癥狀。專家同時也提醒一些年輕愛美人士:減肥太快易導致骨質疏鬆。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節食18個月以後,體重雖減了幾磅,不幸的是骨密度(體內的骨礦含量)也下降了。人身上適當的脂肪組織能通過生化作用轉化成雌激素等,增加腸鈣的吸收,促進骨的形成,防止骨質疏鬆。另外,體瘦的人脂肪組織和肌肉較薄,當發生摔倒或受暴力作用時,易遭骨折危害。
  Q我們應該如何防範骨質疏鬆?靠吃鈣片、喝骨頭湯補鈣可行嗎?
  章振林:很多人對骨質疏鬆的認識存在誤區,以為光補鈣就可以達到目的,其實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就要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
  在身體里,鈣和磷是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鈣和磷猶如“石灰”,然而真正“蓋房子”的時候,光有“石灰”“石頭”還不夠,還需要“鋼筋”,這“鋼筋”就是膠原,所有的藥物都需要通過鈣補充來起作用。鈣是元素,是組成“房子”的材料,有效的藥物可以使它“造得更好、更堅硬”。骨骼需要科學地去“造”,身體上最小的骨頭是聽小骨,要通過顯微鏡才可見,就是這麼小的骨頭,也猶如一幢具有建築特性的“房子”,要讓它不會倒,就要有“抗地震”、“抗彎曲”的性能,骨骼可以發展到足夠的抗暴力強度而不彎曲。
  我們知道,十幾歲的小孩不容易骨折,因為他的骨骼有韌性,到了成人階段,他的骨骼既韌、又硬,即使發生小碰撞,骨骼有足夠的韌性來微微彎曲,能量被吸收了,而且又有強度,這樣就不會發生骨折。而到了老年,“韌”和“硬”這兩種性能都降低了,骨頭質量沒了,不韌、不硬,所以一碰就碎。
  現在的藥物可以改善骨密度和骨質量,使它很硬,而同時也能提高它的“韌度”,這樣可以讓人們在老年時期,也依舊保持骨骼的韌和硬,這是理想中的狀態。當然,這個狀態也會有缺陷,比如長期服用藥物會有一定副作用,比如過敏。但起碼,我們看到了恢復老年人骨骼“韌”和“硬”的前景,這樣老年人生活的質量會有改觀,一般通過治療三年,可以提高5-10%水平的骨密度,這樣可以將老年人骨折的風險降到一半的水平。
  臨床上醫治骨質疏鬆,希望通過增加病人的骨密度阻止第一次或再次骨折。反覆骨折的後果很可怕,曾經有病人患病後股骨骨折,幾年後骨量進一步“丟失”,那是因為破骨細胞活躍、成骨細胞成骨頭跟不上。我們希望及早對病人進行有效治療,在沒有骨折之前,避免第一次骨折的發生。
  Q此前,您與北京協和醫院夏維波教授發現了罕見病——原發性厚皮性骨膜病的又一致病“元凶”——編碼蛋白SLCO2A1,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您當初是如何會想到研究這種罕見病的?目前我國在罕見病的診治上您認為還存在哪些障礙?
  章振林:之所以做單基因骨病的研究,是為了破解這種疑難雜症,一是為瞭解決臨床上碰到的問題;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盡可能採取產前診斷、出生前干預的方式,來減少這些病人下一代的患病率。有些父母身體表現正常,不知道自己有遺傳病,源源不斷地繁衍後代,這個遺傳病的問題就會在家族裡延續下去。
  這種單基因病的發病率比較低,大約為50萬分之一的概率,中國還沒有確切的發病率。罕見病治療的最大問題是診斷困難,對病理機制不瞭解,不確診就沒法治療。對於現有的罕見病病人,只能通過醫學措施來彌補他的缺陷,而對於其下一代的提早干預,或許就可以降低罕見病的發病率。對於可能存在發病隱患的胎兒家長,對於小月齡的胎兒醫生可以讓母親選擇流產,而對於大月齡無法引產的孩子,醫生得告訴家長,要面對孩子患病事實的準備。
  但如今,醫生可以通過基因診斷來解決疾病診斷問題,搞清楚它的發病機制,如此通過技術找到致病方式,才有可能找到藥物來對症治療。
  然而,這些遺傳病中的罕見病、少見病往往得不到醫葯廠家的充分關註,患者人數稀少而不穩定,醫葯廠家不願意生產這樣的 “孤兒藥”,廠家每年投入幾百萬研發,用藥的群體卻不大,造成“孤兒藥”生產成本奇高。
  這類藥不像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開發出來幾萬人能用,這類藥的使用者一年往往只有幾個,致使生產“孤兒藥”的行當越見萎縮。不過這幾年,已經有民營企業關註到這個行業,我這十幾年來也在積極與一些企業洽談,希望把“孤兒藥”的生產納入正常化的軌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國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進展明顯,政府也已將罕見病診治納入“十二五”規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Q為什麼宇航員安穩著陸,稍事休息後會慢慢地被攙扶離開,有些還需被抬著走?
  章振林:從太空失重環境下回到擁有引力的地球,宇航員需要經歷一系列身體重新適應過程,否則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影響,比如他們身體里的鈣質會流失,易發骨質疏鬆的危險。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走路、上樓、生活都在重力作用下,肌肉的收縮、全身骨骼都受到不同的力的作用,這對骨骼的生長、發育和維持骨量很重要。骨內骨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組織,把感受到的應力放大,從而引起細胞的生理活動改變,促使骨組織的增長。一旦宇航員處於太空失重的環境下,這些細胞失去了應有的刺激,細胞的成骨活動減少或停止,時間一久即引發骨質疏鬆。人體需要用運動、肌肉牽拉來增加細胞的活躍度,宇航員上天,為什麼骨量會流失?正是因為運動不足導致肌肉牽拉缺乏,成骨細胞不夠活躍,骨量就會流失。
  在人類進入太空的數十年內,美國宇航局曾將航天員在長期太空飛行中面臨的疾病風險進行大小排序發現,宇航員在太空中骨質疏鬆及併發症問題位於各種問題風險前列,因在失重環境下人類的成骨細胞幾乎不活躍,宇航員每月腰椎部位骨量流失可達2.7%,這已經相當於地球上的老年人近5年的流失量,“和平號”空間站上一名航天員在4個半月內骨質喪失約12%,而返回地面1年後,也才恢復6%。
  (原標題:減肥太快易致骨質疏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5noem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